江苏扬州经开区:屋顶“掘金”为产业链注入绿色动能
昨天下午,扬州碧空如洗,晶澳科技扬州基地晶运园区彩钢瓦屋顶新建的分布式光伏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随着并网指令下达,这个年均发电量超2400万度的项目正式投入运营。项目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不仅降低了企业用能成本,每年还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0091吨,为产业链注入绿色动能。
这一“阳光变绿电”的蕞新实践,正是经开区光伏试点成果的缩影。自2021年9月,经开区入选国家整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以来,经开区在产业园区、公共机构、民用建筑等多个领域因地制宜规划建设了一批屋顶分布式光伏应用示范工程。截至目前,全区分布式屋顶光伏累计备案容量约400兆瓦,并网容量达280兆瓦。
规模化推进的背后,是创新机制的强力支撑。“试点初期,我们对产业园区、公共机构、民用建筑等多场景可用屋顶面积进行摸排,建立了动态更新的屋顶资源数据库。”经开区发改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经开区还创新“自建+代建+屋顶租赁”多元模式,有效激发建设热潮。
值得一提的是,经开区将整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建设与本地产业链深度融合,实现“建电站”与“强产业”的双向赋能,朴席智能智造园光伏电站项目就是典型代表。该项目利用9万平方米的屋面与车棚空间,安装24000多块单晶光伏板,总装机容量13.4兆瓦。“这些光伏组件来自区内知名新能源企业,既帮助消化了本地相关企业产能,又为园区带来绿色发展红利。”该项目经理佘庆军介绍,自去年8月并网以来,项目年均发电量达1518万千瓦时,可覆盖当前园区数十家企业用电需求,余电上网,月均收益超60万元。
经过三年多的努力,经开区累计新增屋顶分布式光伏并网容量约165兆瓦,在全市考核中居榜首,规划目标完成率达108%。这些项目每年可提供约3亿千瓦时的清洁电力,相当于节约标准煤12万吨,减排二氧化碳28万吨。日前,国家能源局公布的全面实现整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工作目标的县(市、区)名单中,经开区成为扬州唯一入选区域。
整区光伏试点的成功实施,不仅优化了区域能源结构,也为智慧零碳园区建设的阶段性成果提供了重要支撑。目前,经开区已建成中集、海信等国家级绿色工厂4家;晶澳科技(晶山)园区建成全市头部家零碳工厂;扬子江路两处公交站台成为全市首批试点改造的电子纸显示公交站牌;国控零碳办公园区光储充停项目并网暨经开区“能碳大脑”正式上线启动。
据悉,经开区将继续巩固试点成果,进一步拓展光伏应用场景和规模,将“阳光资源”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动能,为全国分布式光伏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扬州经验。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